據中國之聲《央廣新聞》報道,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,將在新疆啟動棉花目標補貼試點,連續(xù)實施三年的棉花收儲政策將不再實行,這也意味著棉花價格將放開,與國際接軌。對于棉紡企業(yè),不得不收購"高價棉"的時代或將終結。
2010到2011年間,我國棉花市場出現大幅波動,為保護棉農國家連續(xù)三年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,對棉花實行脫市收購,國內棉花價格由此得到保障。但副作用也隨之而來,以2013年為例,國內棉花脫市收購價為每噸20400元,而國際價格僅為15000元,棉農利益得到了保護,棉紡織企業(yè)則因為成本高企而生存艱難,數據顯示,2013年國內棉紡行業(yè)在國際國內環(huán)境持續(xù)低迷的背景下,企業(yè)開工率下滑,庫存不斷攀升,規(guī)模以上的棉紡企業(yè)平均開工率約為72%,棉紗產品平均庫存在20-30天,純棉類產品難以擺脫虧損的局面。為此,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介紹,要對糧食價格的形成機制進行改革,新疆的棉花價格將率先試水。
陳錫文:改革的方向就是從單純的制定最低價和執(zhí)行糧食的臨時收儲轉向逐步的實行目標價格,政府告訴農民今年大概是一個什么樣的工作情況,價格水平是一個預測價格,但是實際糧食生產出來之后,可能供求關系還有新的變化,當糧價高于目標價格的時候,農民會賺錢,但是城里的一部分低收入消費者可能承受的消費壓力就比較大,政府就要對城鎮(zhèn)的低收入消費者進行適當的補貼。同樣道理,實際的市場糧價低于政府公布的目標價格的時候,就要對農民進行補貼。
分析稱,此論價格改革或將帶來棉價下跌,雖然會給一些庫存量大的企業(yè)帶來鎮(zhèn)痛,但從長遠來看,有利于整個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與此同時低價的進口棉紗仍在沖擊國內棉紡企業(yè),2013年我國累計進口210萬噸棉紗,較2012年增加37.51%,企業(yè)要恢復元氣還面臨多重考驗。(央廣網) |